拔河系列——搂腰拔河
拔河
一、项目概述
拔河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绳以比较力量的对抗性体育娱乐活动。现代一般的拔河方法是:在地上划两条平行的直线为河界,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在河界两侧各执绳索的一端,比赛开始后,双方都用力拉绳,以将对方拉出河界为胜。而且拔河的场地要求不高,只要有宽5米以上,长 20米左右的一块平坦土地,就可进行比赛。在西方,拔河原为英格兰乡村的一种游戏,1900~1920年的奥运会上曾被列为比赛项目。作为一种角力类的民俗体育项目,拔河有着多种实施形式:如二人拔河、头顶拔河、四面拔河、三角拔河、三向拔河以及气势宏大的万人拔河等,每种拔河都讲究一定的技巧和节奏。
在项目发端的时间起点上,有关的体育史学研究提出:“埃及是世界拔河运动的发源地。理由是埃及法老帕尼·哈桑墓内的壁画上曾经记录了早在两千五百年前进行的徒手拔河运动。”[1]在埃及壁画描绘的比赛场景中,两队排头徒手相握,前足相抵,每队排头身后各有一组队员,这些队员依次抱住前面队员的腰,一齐施力谋求将对手拉向己方。
以上研究只代表了部分学者观点,尚存争议。埃及的徒手拔河与中国拔河运动在历史文化背景,实施形式和器材场地上有着较大区别。中国的拔河源于春秋战国时的“牵钩”,最初拔河主要用以训练兵卒在作战时钩拉或强拒的能力,也称钩强。后来被水乡渔民仿效,成为一项民间体育娱乐活动。墨家学说创始人墨瞿(约前468-前376年)在其著述之中曾经详细提及“牵钩”这项发明的由来:“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 [2]据考证,在楚越之战中,是鲁国一代奇匠公输子,即民间俗称的鲁班帮助楚国发明了钩强以御越国水兵,由此,钩强作为一种水面作战的军事手段正式进入中国古代战史。钩强作战的具体方法是“败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一长,而制为之兵”。[3]唐御史中丞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所做的“拔河古为牵钩,襄汉风俗”[4]之考究亦说明中国拔河运动自诞生起就是一种器械类的角力项目。由此可见,中国的拔河游戏至少也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这与埃及的徒手拔河诞生的时间基本是一致的,因此也不能确立拔河运动源于埃及的说法。
钩强之术始创于鲁人,首发于荆襄水上战场,而后遍播于华夏诸邦。从地缘文化学角度来看,拔河运动在齐鲁诸国得到承袭和发展,是一种先进军事文化演进和普及过程的必然结果。首先,公元前485年,齐国内乱之时一度被数国围攻,在地面战场失利的局面下仍能于黄海大败吴军,就能够证明其海军战斗力是极为强悍的,这场海战也是对齐鲁军事文化体系中海军文化悠久传统的历史见证。其次,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之后尽得吴国在山东鲁南地区的领地,于后来迁都到山东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朗琊乡)达93年之久,并在此期间联合齐国进攻楚国,从而导致了钩强的诞生。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关于拔河运动的前身在三大文化中诞生和传导机制的逻辑图式(见图1-4-1)。
图1-4-1
拔河虽起于春秋,却勃兴于隋唐,历史上的“钩强”直到唐代才正式更名为“拔河”。至此,拔河成为一项民俗体育项目,与战场上的作战技术实现分野,并在民间广泛传播开来。712~756年,唐玄宗时曾作过千人参加的拔河比赛活动。拔河活动不仅在民间流传,而且在皇宫中也有举行。据《封氏闻见记》中描述:“玄宗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士庶观者,莫不震骇”。[5]除了唐明皇,后来的大唐皇帝中也不乏铁杆的拔河体育迷。据《景龙文馆记》所载:“景龙四年清明,中宗命侍臣为拔河之戏。”[6] 唐代拔河运动并不限于男子,据《新唐书·中宗记》载:“(景龙)三年(709)二月已丑,及皇后幸玄武门,观宫女拔河,为宫市以嬉”。[7]这段话证明了唐朝时拔河已有女子项目,同时也暗示着我国拔河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近代学堂出现之后,拔河被列入教学与课外活动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拔河活动更为普遍,特别是在节假日里,机关、工厂、学校、部队、农村都把拔河活动列入主要的比赛内容。拔河不仅可以发展力量素质,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及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三角、四角等方式的拔河对参与者的体力、智力都是非常好的考验和锻炼,同时也增加了项目的趣味性。
二、场地与器械
1、场地
场地最好选用平坦的地面,或者使用专用的拔河垫。
2、器械
可根据参赛人数选择相应长度和粗细程度的绳子作为比赛器械。拔河道可使用贴布或者胶带做标志。
三、项目实施方法
1、基本动作与技法
(1)握绳要领:不得在绳子上打结或系圈,也不得将绳子系在任何一名选手身上的任何部分。每次比赛开始时,应将绳子拉紧,并且绳子上的中心标记应正好在地面中心线的正上方。
(2)拔河姿势:每名参赛选手应以正常的姿势赤手握绳,手心向上。绳子应从身体和上臂之间穿过。其他任何妨碍绳子自由移动的行为均称为锁绳,将被视为犯规。脚的位置应伸在膝盖之前,且在比赛中自始至终保持这一拔河姿势。
(3)锚人姿势:队尾参赛选手被称为锚人。绳子应沿靠身体从一侧腰间通过后背和对侧肩膀上方到前面,而后从腋窝下通过并甩向后外方,绳子的剩余部分应随势而置(注意不要影响参与者的正常移动)。锚人应用常规握绳姿势握紧绳子,如掌心相对,手臂伸向前方。
2、基本形式与方法
(1)纵绳拔河
参加比赛的两队人数相等。且每个参与选手的体重都在规定范围内。
比赛开始前,两队在裁判员主持下,通过一定方式决定场地的优先选择权。然后,保证系在绳中间的标志在中线正上方,然后两队各自站在2条“决胜线”(两条到中线(或叫开拔线)距离相等的平行于中线的鲜明标识线,若一方可以使标志拉过此线,则此方被判胜利,故称决胜线)以外、绳子的两侧,相对站立,每队选出一名指挥员。
比赛时,双方参赛选手同时握绳,前腿伸直,后腿膝关节微屈,身体稍向后倾。闻令后,各队参与选手在本队指挥带领下,齐心协力往后拉绳,若一方将标志拉过本方“决胜线”,则判此方胜出。(见图1-4-2)。
图1-4-2
(2)横绳拔河
参加比赛的两队选手人数(为方便控制,此比赛方式的参与比赛总人数尽量控制在10人以下)相等。
比赛开始前,各队参与选手横队在中线两侧相对交叉错肩站立,双手握绳。
比赛时,两队参与选手用力向后拉,若一方先有一半或一半以上选手被对方拉过中线,则判对方胜出。(见图1-4-3)
图1-4-3
(3)四角拔河
此种比赛方法参与人数为4人,成正方形四角站位。
比赛开始前,将一根长绳围成一个圈,每人把绳子搭在腰间, 4人适度用力把绳绷紧。裁判员在每人面前约0.5—1米处放置如水瓶、木棒、手帕之类的目标物品。
比赛时,参赛者应尽力为自己争取有利位置,以便将地面上放置的物品拾起。
最后,小组中任何一人最先成功拾起目标物品,则判此人获胜。(见图1-4-4)
图1-4-4
(4)其他方式
拔河这一民俗体育项目在流传和普及的过程中,充分与各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项目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竞技性和趣味性也不断增加,又衍变和创作出了“万人拔河”、“拔圈绳”、“两人手指拔河”、“双人头上拔河”、“棍棒拔河”等项目。
四、项目规则
1、比赛基本规则
(1)裁判发令后,方可开始用力。
(2)比赛期间,任意一名参赛选手不得随意松手。
(3)不同的比赛要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比赛。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将被判失败退场
(1)比赛时,锁绳、绳子打结等。
(2)参赛选手坐地。
(3)选手的鞋子不符合规定。
(4)参赛选手借助外力,如抓扶观众或其它无关物体。
五、项目建议
1、在技战术考虑中,参赛选手的站位分配要把握好。在纵绳拔河比赛中,可将绝对力量较大的选手放在队前,可起到稳绳、定向的作用;也可以将身高力大的选手放在队伍的后面,以压住阵脚防止“摆尾”。
2、在横绳拔河比赛中,建议将绝对力量较大的队员安排在队伍两头,保持和稳定阵形。
3、在纵绳拔河和横绳拔河比赛中,参赛选手应双腿弯曲,上体后倾,尽量降低重心。
4、为保持用力一致,参赛选手应听从口令,协同一致,有节奏的用力,可按照“一二、一二”或“加油、加油”等节奏拉绳。
[1]马克塞尔.《体育与古埃及社会》,转引自《体育史研究》.东京,世界体育史委员会出版,1975-1976年第3期,第27页。